摘要:每年清明期间,都是当年新茶上市的季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喝新茶,尤其是喝手工明前新茶成为一些爱茶人士追求的雅事。古时,读书品茗,是文人雅士的一件乐事。记得苏东坡有一个关于喝茶的趣闻,一次苏学士去一寺院游览,住持看其衣着平常,在前堂...
每年清明期间,都是当年新茶上市的季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喝新茶,尤其是喝手工明前新茶成为一些爱茶人士追求的雅事。
古时,读书品茗,是文人雅士的一件乐事。记得苏东坡有一个关于喝茶的趣闻,一次苏学士去一寺院游览,住持看其衣着平常,在前堂设座“坐,茶”。几句聊过,发觉来客谈吐不凡,至后厅雅座“请坐,上茶”。再聊几句,住持知此人竟是名满天下的苏学士,请至精舍,“请上坐,上香茶”。告辞之际,求留墨宝,挥毫写下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香茶。 ”至于真假,可能无从知晓,但作为一段品茗逸闻,着实回味无穷,似有茶香……
不过明前茶虽好,但价格高昂,非一般民众消受得起。对于小老百姓来说,还是要量力而行,没必要跟风,追求所谓的品质,有茶喝就可以了。这让我想起电视剧《芝麻胡同》的一个画面,翠卿太太喝的那是茶,而厨子下人宝祥喝的那叫高碎,也就是茶叶末子。
中国是茶的故乡,闻名于世的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的商品主要为三类:丝绸、陶瓷和茶叶。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茶叶因产地不同,就有很多种类,素有10大名茶一说。不过各历史阶段略有差异,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杭州西湖龙井。
近年来,受市场影响一度将云南普洱炒的家喻户晓。说实在的云南普洱、湖南安化黑茶和福建福鼎白茶,在注重养生的当下也很受一些人士的喜爱。当然在这类茶中,我觉得云南滇红味道也不错。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多。像浙江安吉的白茶,四川成都的雀舌,也得到很多人的追捧。
中国人喝茶,虽然一向属高雅之事,但普通百姓喝茶,远没有那么多讲究,更多的时候,也许只是把它当做一件生活琐事而已,正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也。
喝茶已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对茶的要求,自然也不同。改革开放之初,京津一带喜欢喝茉莉花茶。记得引滦入津通水时,街道还给每户人家发了一点茉莉花茶,让民众感受一下滦河水的甘甜。两广及福建地区的人们普遍喜好喝铁观音,似乎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他们在慢悠悠的品茶。江浙等南方地区的人们更多还是以喝绿茶为主,龙井茶尤其受到江浙沪的推崇。碧螺春茶在以上地区也曾风光一时,现在似乎有些被人遗忘了。西北地区的人们,大多喜好茯茶,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们吃的相对比较油腻一些,喝点口感重的红茶,正好可以帮助消化。在我的故乡山东鲁南地区,人们喜欢喝一种名为“旗枪”的茶。早先不知道何为“旗枪”,其实就是一种与龙井茶产地差不多的绿茶,茶一叶一芽,一叶似旗,一芽如枪,故而得名。至于为什么叫“旗枪”,据传还与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些关系。
中国种茶和喝茶的历史悠久,据考证6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有栽种茶叶的发现。虽然茶叶栽种广,但茶叶大多产于淮河以南地区,淮河以北只有山东有少量种植,从沂蒙山到最东北的青岛崂山。淮河以北其他地区,目前鲜有发现茶叶种植。
中国茶叶按产地不同、加工工艺不同,茶叶的种类也许许多多,比较科学的分类是按制作工艺分类。按制作工艺中国茶叶分为六大茶系:绿茶,不发酵(发酵度为零),如龙井茶、碧螺春等;黄茶,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如霍山黄芽蒙洱银针、蒙顶黄芽等;乌龙茶,又称青茶,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如祁门红茶、云南滇红等;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如普洱茶、湖南黑茶等;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如福建福鼎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在我现在项目所处的地方,江西泰和县蜀口洲也出产一种茶叶,虽然茶叶种植也有些年头,因产量不大,传播不佳,至今也没什么名气。可由于茶园处于赣江与蜀江交汇的蜀口洲上,四面环水,四季植物葱茏,无任何工业污染,自然环境优越,透着原始的乡野古韵,造就了茶叶独特品质,口感是相当不错。
古时中国人喝茶有很多礼仪,尤其唐宋时期,人们不仅善酒,更喜欢喝茶。宋时更有着极其丰富的斗茶文化,诞生于宋时的建阳建盏就与斗茶密不可分。由于喝茶的盛行,唐人陆羽写下了《茶经》一书,至今影响深远,使茶文化茶道得以流传。
在追求慢生活的当下,假如能远离城市的喧嚣,找寻一处清幽之地,一卷书,一杯茶,读书品茗,茶香萦绕,书声朗朗,书香伴着茶香,何其快哉。
喝茶在不同人群中,感受也各式各样,有的人是品茶,喝茶是一种高雅的享受,而对于大部分来说,喝茶也许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至于什么地方的茶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其实我们走遍千山万水,尝遍天下美味,唯有家乡的味道,也许才是最好的味道……
壹点号东郭二木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