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0:04:41 | 浏览:1444
主播读经典,陪你说晚安。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闪电夜读,我是青州市融媒体中心主播张娜。童年,一个充满欢笑的字眼,童年,一个充满幸福的字眼。如果说童年它象一串晶莹剔透的珠链,那么童年趣事就象是那一粒一粒闪闪发亮的珠子,不时地催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今晚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著名作家冯骥才童年的趣事《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头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被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
“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黏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
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涡里》等。
主播简介:
张娜:青州市融媒体中心《与法同行》栏目编辑、主持人
闪电新闻记者 韩莹 报道
文|梁衍文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今天是小孩节,拜读了文学群众师友佳作。想起自己的童年,说几件事,以欢度此节。儿童不知道好话孬话。七岁时背起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别的事都忘了。放学了,在学校门口玩,一个大人说我:“你看这个小孩的俩眼长多大!
童年趣事童年的趣事就像海边的贝壳,闪闪发光;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我的童年充满了欢笑也充满了快乐……捡蛋记有一天,爷爷叫我去捡鸡蛋,我们跑到鸡圈旁,发现那里还喂了两只鸭子。那个时候我们还分不清什么是鸡蛋,什么是鸭蛋,我二话不说捡了
文/王广才年龄大了,睡觉少了,有时便躺在床上,回忆过往,儿时的趣事,一幕幕展现。逮蚂蚱的场景,时常想起。六月份,庄稼茂盛,野草丛生,人走过去,就有蚂蚱乱飞,这时候我就开始逮蚂蚱。蚂蚱有绿色的,褐色的,还有的像枯树叶,在路边,在地里,飞来飞去
乡村童年趣事孩提时,在乡村有许多童年趣事,有些早已忘却,有些早已模糊,有些却魂牵梦萦,记忆犹新……乡村的孩子,最有趣的就是拾稻穗、捉泥鳅、烤红薯了。一、拾稻穗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把我们叫醒。我和二哥搓着眼睛、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磨磨蹭蹭起床
万宁市第三小学三(5)班 黄思源童年,多么美好的时光。一桩桩童年往事,就像一朵朵鲜艳无比的鲜花,散发着无数芬芳的记忆。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童年趣事。那是在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大家聚在一起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时我悄悄地
童年趣事今年夏天,我开始学游泳。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更衣室,陌生的游泳池,看见陌生的教练,我不由得想起了童年的一件趣事。小时候的我十分怕水,每次听妈妈说:“小明,洗澡了。”我都会胆战心惊。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不再怕水,就给我报了一个“蛙泳初学班
文|周绪维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回忆童年时光就像吃甘蔗一样需要用心体味和咂摸,一节一节的吃,留到最后的总是最甜、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恰似荷塘水面被鱼儿漾起的一圈圈涟漪,不断向外层层浸染、蔓延,直抵我们心间童年的那些经年往事。夏日
童年捕鱼趣事 文/丁贵林(吉林) 五十年代自然环境优美,我们家乡有句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对当时物产资源丰富和自然环境美好的写照。我们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沟,水流向饮马河,最后汇入松花江。河沟两边长满了野花野草,还有一片
文/郴州市第四十一完小33班 徐子澔 如果童年是一条小溪,那么童年的趣事就是小溪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如果童年是一台照相机,那么童年趣事就是一张张记录回忆和快乐的相片;如果童年是一罐蜂蜜,那么童年的趣事就是里面甜甜的回忆。 我家有一个存钱罐,我
文/周绪维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童年梦想,童年梦想是多棱的、朦朦胧胧的、多彩斑斓的。童年虽已随时光远去,但却依稀还是那样印记在脑海里,也总是令我们回味无穷,就像七星瓢虫甲壳上七个大小不一、瑰丽多彩的斑点一样,一点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美好又快乐的童年,80后的我也不例外,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每天放学后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小伙伴们愉快地玩耍,父母需要做农活,没有太多时间管小孩,因此只要放了学把作业做完我们就会和周边的小伙伴开启各种玩耍模式,现在回想起来还
说的是童年趣事,其实是一件蠢事。蠢极了的事。先得交待一下,与这件事关联的主人公——矮老太爹,我母亲娘舅姓王,比较我母亲的辈份这样称呼的。因为矮老太爹个子不高,在姓王中的辈份太高,周边王姓人家,多称太爷辈。矮老太爹虽然不是村官,却是族长。生产
文丨福林妈咪一转眼,80后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四十岁的青壮年。我们有了家庭,有了工作,有了我们曾经幻想过的生活。作为父母最幸运的,也许就是我们经历了自己的童年,也正在经历着孩子的童年。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两代人之间的童年乐趣,产生了翻天覆
文 | 孙会昌我的童年,在姚寨镇前范集村度过,人们生活虽不富裕,但是,我的童年生活却是兴高采烈、无忧无虑的。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是甜蜜啊!那时候,天天和发小们一起玩,还未上育红班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去田里偷东西吃,什么大葱白、胡萝卜、水萝卜、
主播读经典,陪你说晚安。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闪电夜读,我是青州市融媒体中心主播张娜。童年,一个充满欢笑的字眼,童年,一个充满幸福的字眼。如果说童年它象一串晶莹剔透的珠链,那么童年趣事就象是那一粒一粒闪闪发亮的珠子,不时地催起我们对童年的回